总体要求-基本原则:
坚持建管并重,加强长效管理。
促进小区治理模式创新,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并支持以“平台+创业单元”方式发展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服务新业态。
配套措施要求:四、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十二)推行物业专业化管理。城镇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后,有条件的小区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择专业化物业服务公司接管;引导将相关配套设施产权依照法定程序移交给专业经营单位由其负责后续维护管理。
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解放垸、苏圫垸、观沙岭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巩固县区大底盘。
高标准建设一批“完整社区”“智慧社区”“平安社区”“美丽社区”,构建社区幸福圈。
核心理念:基于轻量智能改造基础上的片区集约化服务创新
把老旧小区形成片区连接起来,用集约化管理模式实现老旧小区基础物业全覆盖,承载整个片区多个项目的智能集中运营。
固定岗位的集中运营:监控中心岗、人行岗、车行岗、客服岗。
移动岗位的统一调度和人力复用:工程岗、保洁岗、绿化岗。
轻量化改造+集约化运营实现模式
科技赋能+服务创新=老旧小区改造基础物业全覆盖
车行出入口场景设备:采用智能化设备取代人工值守-停车管理岗机器人值守
车行出入口场景:由机器人提供基础值守服务运营中心可双向视频沟通进行交互、远程控制
停车管理岗集约化——停车托管服务
人行出入口场景:智能门禁完成日常管理
大门统一连接至运营中心集中托管,双向可视沟通、远程控制
人行管理岗集约化——大门托管服务
监控中心设备:仅在少量制高点加装球机
原地面视频监控可利旧接入,减少建设投入
通过后台对视频监控进行智能分析并且主动预警
监控中心管理岗+巡逻安保岗
客服岗:每一个“终端”都是分布在老旧小区中有温度的服务前台
客服中心集约化——基础物业服务
项目分散式管理变为片区集约化运营
把多个分散式的老旧小区项目管理集中到一个统一的片区智能集中运营中心。
落地案例
望月湖街道
街道基本情况
基本信息
始建于1980年代初的望月湖小区曾是长沙四个大型小区(另外三个是红旗区、国庆新村、朝阳新村)之一,于1993年获评全省文明小区,1997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
街道规模
望月湖街道此次智能改造涉及5个社区,涉及1.57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常住人口3.7万,流动人口1.5万),既是一个核心区,也是一片老城区。
改造和运营思路
建立街道级智能集中运营中心
前端岗亭用智能设备进行值守
前端居民遇到问题可以双向视频呼叫沟通
后台与前端双向可视沟通,并结合数据提供服务
街道集中运营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获得各类媒体报导
城市级智慧社区运营——以襄阳智慧社区运营管理平台为例
智慧物业运营管理平台应用于襄阳智慧社区,需要独立本地化部署,满足各社区智慧物业管理需求,其中平台产品功能范围包括:基础档案管理、财务收费管理、客服报事管理、工程设备管理、品质管理、安全管理、行政人事管理、车场管理系统、人行管理系统;应用端包括平台WEB、物业员工手机APP、数据大屏,以及居民端应用H5集成到“i襄阳”APP中,实现一站式居民服务。
实现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智能支撑”为引领,围绕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总体要求,以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政务环境为目标,完成社区一套平台(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二个支撑系统(综合窗口受理系统和小区物业综合事务系统)的建设,形成社区管理服务事项目录完整、数据标准、流程规范、功能完善的社区信息化新格局,推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生活服务四项服务相互促进融合,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妥善解决”,全市智慧社区建设争创全省领先。实现社区主要业务信息化全覆盖,全面提升社区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全民参与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目标。
构建现代生活服务智慧物业平台
应用智慧物业建设架构,统一部署信息化平台
实现物业服务、管理的系统功能,同步信息和数据,有效监督现场管控。
现代生活业主服务平台
开发业主服务数字终端, 为业主提供物业基础服务和延伸增值服务